English

大漠上的科技领头人

1999-04-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柴达木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有理想的人注定会被柴达木吸引,有博大胸襟的爱注定会深爱上这片热土,秦文贵用他全部的知识和智慧,在柴达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他用知识和智慧多采石油

由于柴达木盆地生活环境异常艰苦,获得每一项成果,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钻井只要出现难题,秦文贵就住在井队上。夜深了,大家都睡了,风沙狂叫飞舞,秦文贵又是几夜没睡,狮32井发生井下套管断裂错位,技术处理难度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这是全局关注的一口重点深井,一报废,就是上千万元,不及时处理不行,可是几天过去了,仍然一筹莫展。这天,秦文贵急得团团转,一不留神,脚下绊了一下,他重重摔在地上。大家见他没爬起来,以为他摔坏了,赶快过去扶他,只听他喊一声“有了!”一咕噜爬起来,原来这一摔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村里的老羊倌用树枝帮助断骨复位的做法,受到启发。他和几个技术员反复论证后,采用木塞纠正,对准套管,水泥固定,使断裂套管复位,排除了事故。当狮32井终于喷射出原油时,钻工们禁不住欢呼起来,他们激动地撕开自己的红被面,绑在油管上,让它随风飘舞。秦文贵说,钻工想的就是油,盼的就是油么!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拼命搞科技创新的精神支撑。

井控技术是用来对付井喷的。井喷就是事故,一旦井喷失控,就会发生后果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但是,打钻井越是遇到高产油气井,就越容易发生井喷。一般家庭用的高压锅,不超过一、两个大气压,十几个大气压就可以使流体变成锋利的“刀片”,发生井喷时压力达到200多个大气压,稍有不慎,就会使钻机、井架一起爆炸葬身火海。秦文贵觉得,在艰苦的地方苦熬不算真本事,只有自强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人生才会有价值。秦文贵曾亲眼目睹井喷的惨景,有的井一喷就是十几天或几十天,他下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狮20井当时是全国海拔最高的油井,后来打的狮23井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钻井。狮20井在发生井喷的同时出现严重井漏。井漏,是由于石油和泥浆的比例失调造成的。为了压井喷,工人把一袋袋水泥、重晶石粉倒入钻井中,钻井像个大漏斗,倒进去的成百上千吨水泥和重晶石粉,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井喷依然控制不住,一天就漏失数百方泥浆,工人们心急火燎,不少人嚎啕大哭。秦文贵为解决井喷的难题更是彻夜难眠。大漠上8级以上的大风是常事,俗话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卷着沙石劈劈啪啪打在板房上。

秦文贵打开墨水瓶,墨水冻得结结实实,钢笔吸水管也冻成了冰棍,手也冻僵了,他仍然苦苦地想着、算着……

井喷越难制服,秦文贵越要制服它,他要研究出预防井喷和制服井喷的有效办法,经过十几年在实践中刻苦钻研,秦文贵的技术逐渐成熟,去年夏天一口钻井发生井喷,秦文贵连夜赶路几百公里,火速到现场指挥抢险,只用9个小时就制服了井喷。

他用知识和智慧创造效益

柴达木油田地下情况十分复杂,有大段的膏岩层、流沙层、砾石层,裂缝、断层多,地层压力异常,使钻井的复杂性、风险性格外大。在柴达木主要是打直井,如果发生井斜,只要井身斜度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会给后期工程和石油开采带来危害,严重的可能使整个井报废。青海油田20多年打的多是四、五千米的深井,防斜成为钻井工程的一个突出课题,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区打几十个油井,对付井斜的难度更大。而秦文贵研究出刚性满眼钻井技术和钟摆钻井组合工艺,有效地防止了井斜,还降低了钻井成本。

从加拿大回国后秦文贵一直琢磨,同样规模的井队,国外一、二十人,用一、两个月打一口井;我们却要五、六十人,打五、六个月。井架多立一天,就多耗去几百万元,这当中最大的差距就在科技含量上。回国后的最初两年里,秦文贵组织搞了10多项新技术,节约了上百万元。在柴达木两个月打一口井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秦文贵善于思考,敢于突破传统的施工工艺和运作程式。他常说,科技最大的用武之地在基层,在生产实践中。开发油田必然要钻井,而打一口钻井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别的不说,光是每口井下的技术套管就高达800万元。在柴达木二次创业的大进军中,秦文贵瞄准了技术套管这个耗资巨大的难题。在柴达木的主力油田尕斯库勒油田钻井时,秦文贵大胆提出不下技术套管的构想,这个奇想立即受到种种质疑,甚至是反对。谁都知道这个构想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将会造成上千万元的损失。秦文贵苦战3个月,每天只吃方便面,草稿纸摞了一尺高,经过反复论证,他针对不下技术套管需要解决的5大难题作出了详尽的可行性报告。有谁知道这3个月秦文贵耗了多少心血?只见他的一头乌发在几十个日夜中变成了白发。

方案通过了,可成功与否全看钻井了,青海石油局全局上下都在关注着这项非同寻常的技术创新。开钻后,为了顺利钻进,准确取得每一米的资料,秦文贵时刻守在井上,一直顺利钻到3370米,眼看就要达到设计井深了,全队人都暗暗高兴。没想到,只剩下最后90米时,意外发生了——卡钻,以往用过的办法都用了,无效,大家心急如焚。不能让井报废,秦文贵果断提出采用他们油田从未用过的“U”型管解卡方法,这又是个高风险的提议。他和全队人艰苦奋战三天三夜,解卡一次成功。整个井场欢腾了,泪水、笑脸交融在一起,秦文贵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从此每口钻井节约技术套管2500多米,4口井节约综合成本700万元。可是当他推开家门时,女儿都认不出180天没回家的爸爸了,只见他又黑又瘦,衣服又脏又破,妻子让他马上洗澡,还特意让他用“飘柔”洗头发,洗完了,妻子一看怎么头发还是灰蒙蒙的,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丈夫的一头黑发已经灰白了,妻子倚在他的怀里痛哭不止……他的丈夫还这么年轻啊,就白了头。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伤心,他开始染发了,那年秦文贵才刚刚34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